在众多根茎类食材中,山药凭借 “性平味甘、药食同源” 的特质,被誉为土里的 “黄金”、食物里的 “天然人参”。它既能作为主食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又能当作蔬菜入菜,还可入药调理身体,尤其适合秋季干燥时节食用 —— 中医认为其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现代营养学也证实其富含多糖、皂苷等活性成分,对控糖、护血管、增强免疫力大有裨益。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山药的滋补价值,解锁 4 种养生吃法,看看哪类人最该把它端上餐桌。

山药:不止是食材,更是 “天然滋补剂”
翻开《本草纲目》,山药的记载赫然在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这种看似普通的根茎食材,实则藏着多重滋补密码,既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美味,也是中医调理身体的常用食材。
从中医角度看,山药的核心优势在于 “平和”—— 它不像人参、鹿茸那般温补易上火,也不似苦瓜、冬瓜那般寒凉伤脾胃,而是性平味甘,适合大多数人长期食用。秋季气候干燥,易出现肺燥咳嗽、皮肤干涩、脾胃功能减弱等问题,山药中的黏液质与皂苷成分能起到 “润滑滋润” 的作用:一方面滋润肺部,缓解干咳少痰、咽干咽痒;另一方面养护脾胃,改善因秋燥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同时还能补肾涩精,对秋季常见的腰膝酸软、疲劳乏力有调理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则进一步揭开了山药的 “滋补真相”。其含有的山药多糖是关键活性成分,不仅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还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细胞氧化衰老,对辅助降血糖、保护肝脏也有一定作用;薯蓣皂苷则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甾体激素,帮助调节内分泌,对女性更年期症状缓解、维持激素平衡有益。此外,山药中的抗性淀粉能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减少脂肪堆积;黏蛋白可在血管壁形成保护膜,减少脂肪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堪称 “心脑血管的守护者”。
更难得的是,山药的营养密度高且热量低 —— 每 100 克山药仅含 57 大卡热量,却富含膳食纤维(0.8 克 / 100 克)、钾元素(213 毫克 / 100 克)及多种维生素,既能提供饱腹感,又能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素,尤其适合需要控制体重、调理身体的人群。
5 类人最该吃山药:对症滋补,效果翻倍
山药虽好,但不同人群食用,能收获不同的调理效果。以下 5 类人若能将山药纳入日常饮食,对健康的益处会更加明显:
1. 脾胃虚弱者:改善消化,增强食欲
秋季脾胃功能易受气候影响,出现胃口差、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山药中的黏蛋白能保护胃黏膜,减少刺激性食物对胃肠道的损伤;其含有的淀粉酶可促进淀粉分解,帮助消化吸收。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上班族,若常感觉 “吃不下、消化慢”,不妨多吃山药,既能减轻肠胃负担,又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2. 糖尿病患者:替代主食,辅助控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担心吃山药会升血糖,实则不然。山药的升糖指数(GI 值)约为 50,属于中低 GI 食物,且富含山药多糖 —— 这种成分能延缓葡萄糖吸收,帮助调节血糖水平。建议糖尿病患者用山药替代部分主食(如 100 克山药约等于 50 克米饭),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避免餐后血糖骤升骤降,是控糖期间的理想主食选择。
3. 心脑血管病患者:护血管,稳血脂
心脑血管病患者需重点关注 “血管健康”,而山药中的黏蛋白与抗性淀粉能发挥关键作用:黏蛋白可减少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保持血管弹性;抗性淀粉则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含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日常用山药搭配蔬菜、优质蛋白食用,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降低疾病发作风险。
4. 减肥人群:低卡高纤,饱腹抗饿
减肥期间最怕 “饿肚子”,而山药恰好能解决这一难题。它热量低、膳食纤维丰富,吃 100 克山药就能提供较强的饱腹感,且消化吸收慢,能延长饥饿间隔,避免因过度饥饿导致暴饮暴食。建议减肥人群将山药蒸或煮后替代部分精米白面,既能控制热量摄入,又能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减肥期营养不良。
5. 肺虚咳嗽者:润肺止咳,缓解秋燥
秋季干燥易伤肺,引发干咳少痰、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山药中的皂苷与黏液质具有润肺润燥的功效,能缓解肺部干燥,减轻咳嗽症状;同时其含有的维生素 C 与维生素 E,还能增强肺部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肺虚咳嗽者可将山药与雪梨、百合搭配食用,润肺效果会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山药虽好,并非人人适宜。便秘者(尤其是湿热体质导致的便秘)应少吃,因其有 “收涩” 作用,可能加重便秘;对山药过敏的人群需禁食,以免引发皮肤红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4 种山药养生吃法:从早餐到正餐,解锁滋补新方式
山药的吃法多样,不同做法能发挥不同的滋补效果。以下 4 种吃法简单易做,且契合秋季养生需求,适合在家尝试:
1. 蒸山药:最原汁原味的滋补,老少皆宜
做法:选新鲜山药(优选铁棍山药,口感更粉糯、营养更丰富),去皮后切成 10 厘米长的段,放入蒸锅,水开后大火蒸 15-20 分钟(用筷子能轻松戳透即可)。可直接蘸少许白糖食用,或淋上蜂蜜、桂花酱,口感清甜绵软。
益处:清蒸能最大程度保留山药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热敏性的山药多糖与皂苷,且质地软糯易消化,对脾胃虚弱、牙口不好的老人和小孩格外友好。早餐吃 1-2 段蒸山药,搭配 1 个鸡蛋,就是一份营养均衡的减脂早餐;下午茶时段吃一段,能缓解饥饿,避免晚餐过量。
2. 山药枣泥糕:健脾补气血,女性专属养生甜点
食材:山药 200 克、红枣 10 颗、糯米粉 50 克(可选,增加黏性)。
做法:①红枣洗净去核,放入锅中煮 15 分钟至软烂,捞出后碾成枣泥(可根据喜好去除枣皮),放入锅中用小火炒干水分,避免粘连;②山药去皮蒸熟,碾成山药泥,加入糯米粉(若喜欢更细腻的口感,可过筛)揉成光滑面团;③取适量山药面团擀成薄皮,包入枣泥馅,捏紧收口后用模具压成喜欢的形状,放入蒸锅蒸 10 分钟即可。
益处:山药健脾养胃,红枣补气养血,二者搭配能改善气血亏虚、脾胃虚弱引起的面色苍白、疲劳乏力、月经不调等问题,尤其适合女性食用。这款糕点无添加蔗糖,甜度来自红枣与山药本身,既解馋又养生,适合作为早餐或加餐。
3. 山药 “续命汤”:补气养血,缓解疲劳
食材:黄芪 10 克、山药 150 克、莲子 10 克、薏米 10 克(提前炒熟,避免寒性)、桑葚 5 克、枸杞 5 克、大枣 2 颗。
做法:①黄芪用清水浸泡 10 分钟,放入锅中加 500 毫升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20 分钟,滤出黄芪水;②山药去皮切块,莲子去芯,大枣去核,与薏米、桑葚、枸杞一同放入黄芪水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20 分钟即可。
益处:这款汤被称为 “续命汤”,尤其适合加班熬夜后疲劳乏力、精神不振的人群。黄芪补气,山药健脾,莲子、薏米祛湿,桑葚、枸杞补肾,搭配在一起能全面调理身体,喝一碗后浑身暖暖的,疲劳感会明显缓解。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均可食用,但湿热体质、便秘及高血压患者需慎用。
4. 虾酿木耳炒山药:补肺补脾补肾,营养全面
食材:山药 200 克、干木耳 5 克、鲜虾 100 克、青红椒各半个、葱段、盐、鸡粉、淀粉。
做法:①木耳提前泡发,洗净后沥干水分;山药去皮用花刀切成块(避免氧化变黑,可泡在淡盐水中);鲜虾去壳去虾线,打成虾泥,加少许盐、1 个鸡蛋清顺时针搅匀上劲;②木耳凹面撒少许淀粉,将虾泥酿在上面,放入蒸锅蒸 5 分钟至熟;③锅中放少许油,放入山药块煎至两面微黄,加入青红椒块翻炒片刻,盛出备用;④另起锅,放少许油,葱段爆香,放入蒸好的虾酿木耳(虾面朝下)煎至微黄,再倒入山药、青红椒,加少许盐、鸡粉调味,淋入水淀粉勾芡,翻炒均匀即可。
益处:山药补脾益肾,木耳润肺排毒,鲜虾补充优质蛋白,三者搭配能同时滋养肺、脾、肾,适合秋季全家食用。这道菜口感丰富,山药软糯、虾泥 Q 弹、木耳爽脆,既能满足味蕾,又能补充营养,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腰膝酸软的人群。
秋季吃山药的 3 个小技巧
- 选对品种:铁棍山药口感粉糯,山药多糖含量高,适合蒸、煮或做糕点;普通菜山药口感脆嫩,适合炒菜;根据吃法选择品种,能更好地发挥滋补效果。
- 处理技巧:山药去皮时易引发皮肤瘙痒,可戴手套操作,或先将山药放入沸水中煮 1 分钟,再去皮就会轻松很多;切好的山药若暂时不用,可泡在淡盐水中,避免氧化变黑。
- 控制用量:山药虽好,也需适量食用,建议每天用量控制在 100-200 克(约 1-2 根),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腹胀、消化不良。
秋季是养生的黄金时节,而山药就是大自然赐予的 “滋补佳品”。无论是蒸、煮、炒,还是做成糕点、汤品,都能让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收获健康。如果你属于上述 5 类适宜人群,不妨从今天开始,把这 “土里的黄金” 端上餐桌,用简单的食材,开启秋季养生之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