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九月的长江之畔,一股文学新势力正悄然改变中国网络文学的格局。当湖北90后作家”野亮”凭借《我不是文豪》斩获第九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当”古羲”跻身阅文集团2025年度”白金大神”之列,这群年轻作家正在用键盘敲击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强音。

一、异军突起的文学鄂军
近年来,湖北网络文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从早期的匪我思存、吱吱、丁墨、猫腻等知名作家,到如今以90后为主力的新生代作家群,湖北已然成为全国网络文学的重要阵地。湖北省网络作家协会自2019年底成立以来,已拥有注册会员近千人,未注册的网络写手与作家更是达到数千人的规模。
这批90后作家各具特色,作品题材横跨仙侠、科幻、校园、现实题材等多个领域。1993年出生的”情何以甚”凭借《赤心巡天》一书封神,该作品在写到800万字时总订阅量超1.6亿,创下起点中文网月票榜、畅销榜和阅读指数榜”三榜第一”的佳绩,更被大英图书馆收录入中文馆藏书目录。
二、多元题材展现创作活力
湖北90后网络作家的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征。1998年出生的”一片雪饼”以《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等作品展现了青春文学的活力,其作品被誉为爽文与甜文的完美结合;1996年的”可怜的夕夕”(杨岸燃)凭借《不许没收我的人籍》入围2023年度网络文学”十二天王”,这位墨尔本大学硕士放弃精算师工作全心投入创作;1994年的”晨星LL”则以《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等科幻作品展现出不俗的想象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轻作家在创作手法上勇于创新。”野亮”的《我不是文豪》聚焦中年危机题材,采用半自传体笔触,在网络文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叙事可能;”古羲”的《万世之名》则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入选中国作协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海外传播榜”。
三、从读者到作者的成长之路
这批作家的成长轨迹颇有相似之处:大多从资深读者起步,逐步尝试创作,最终实现从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转变。”一片雪饼”坦言,自己在全职写作前一直以读者身份接触网文,大学一年级的首次尝试就成功签约,从此走上创作之路。
“可怜的夕夕”在墨尔本大学读研期间开始创作,每天坚持更新四千到六千字。他将创作过程形容为”灵感自然涌现”的过程,即使遇到创作瓶颈,也会通过书写日常部分保持写作状态,等待灵感的再次降临。
四、坚持与热爱:成功的不二法门
在这些年轻作家成功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对文学的深切热爱。”情何以甚”通过建立专栏写短篇练笔,每天坚持写作两三千字,逐步提升笔力;”古羲”自称非天赋型选手,但坚信”悟性不够努力来凑”;”一片雪饼”将创作比作与孤独抗争的长跑,支撑他的是”讲述好故事的初心”。
“野亮”的观点或许代表了这批作家的共同心声:”坚持自己的热爱就是最正确的决定,大家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幸福。”这种对文学创作的纯粹热爱,成为他们持续产出优质作品的源动力。
五、文化底蕴滋养文学创新
湖北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土壤。业内人士分析,网络文学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化底蕴,这与湖北人的性格特质高度契合。从屈原楚辞展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到荆楚文化特有的创新意识,都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养分。
湖北省作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文学从小众到大众,已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湖北网络作家对专业的敬畏、对技艺的打磨,是他们脱颖而出的关键。”
六、新时代的文学担当
这批90后网络作家的崛起,不仅代表着个人创作的成功,更彰显了湖北文学力量的传承与创新。他们的作品在保持网络文学娱乐性的同时,也开始承载更多的社会思考和文化内涵。
从《赤心巡天》的宏大叙事到《我不是文豪》的现实关怀,从《万世之名》的奇幻想象到《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的青春表达,这些作品正在重新定义网络文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功能。
随着第五届长江文化艺术季的举办,湖北网络作家群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这群年轻作家正如长江后浪,以蓬勃的创作活力推动着中国网络文学向前发展,让湖北声音在华夏文坛愈发响亮。
他们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只要有梦想、有坚持,每个人都能用文字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而湖北网络作家群的集体崛起,正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注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