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一次转发引发的“顶流”共振

2025年9月21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转发China GT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上海收官站的内容,视频中明星车手王一博驾驶85号赛车的画面成为焦点。尽管雷军未直接提及王一博,但“雷军转发了王一博”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评论区被“看到王一博了”刷屏。这场看似偶然的互动,实则是商业逻辑、个人兴趣与流量策略的多重交织。
商业合作的深层关联:从代言人到“赛车同好”
雷军与王一博的关联始于2022年,彼时王一博成为红米手机代言人。雷军不仅包机邀请其参观小米园区,还公开支持其主演电影《无名》,并留下“热爱带点狠”的评语,暗示两人在精神层面的契合。此外,王一博代言的某护肤品品牌背后亦有雷军的投资,商业纽带早已形成。
赛车则是两人共同的兴趣支点。雷军长期通过赛车运动塑造小米“年轻、创新”的品牌形象,而王一博从摩托车到赛车的职业进阶(如2024年GTSC珠海站冠军、2025年China GT季军),恰好契合小米的目标用户画像——20-40岁群体占比近70%。这种“商业+兴趣”的双重绑定,为转发事件奠定了必然性。
雷军的“破圈”哲学:精心设计的流量密码
雷军被誉为“营销界的神”,其社交媒体策略以“跨界联动”为核心。他关注1525个账号,覆盖31个领域,包括41位娱乐明星,通过互动打破科技与娱乐的界限。例如,他曾与张杰合作说唱、借胡歌推广小米电视,而此次转发赛车视频,同样延续了“借势顶流、引爆话题”的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雷军团队深谙“网感”运营:转发内容中72.2%来自关注用户的优质内容,且常结合热点“玩梗”(如“早上吃苦”的早餐互动)。此次虽未直接提及王一博,但精准捕捉了粉丝的注意力,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

王一博的“破壁”人设:从偶像到职业车手的蜕变
王一博的赛车成绩绝非偶然。2024年GTSC珠海站首秀即获一冠一亚,2025年China GT宁波站顶住恶劣天气夺亚,其专业表现打破了“流量明星”的刻板印象。此外,他在攀岩、攀冰等极限运动中的尝试,进一步强化了“极致探索”的标签,与雷军倡导的“探索精神”高度契合。
这种多元化发展不仅拓宽了粉丝圈层,也为商业合作提供了更多切入点。正如网友所言:“这不是蹭热度,而是实力派之间的惺惺相惜。”
科技与娱乐的边界消融:未来跨界的新范式
雷军与王一博的联动,反映了当代商业传播的新趋势:
- 流量共享:科技企业家借娱乐明星扩大受众,明星则通过跨界提升专业形象;
- 价值观共鸣:赛车、极限运动等共同爱好成为品牌精神的外化载体;
- 生态协同:从代言到投资,合作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构建多维度的利益网络。
偶然中的必然,商业与竞技的双赢
雷军的转发看似随意,实则是基于数据分析和人设匹配的精准操作;王一博的赛车形象则为其商业价值注入硬核支撑。两者的交集,既是流量时代的必然产物,也展现了“破圈”营销的更高形态——当科技与娱乐、商业与竞技的边界逐渐模糊,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既能驾驭流量,又能传递价值的“实力派”。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