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凌晨,巴黎夏特莱剧院的金球奖颁奖典礼星光璀璨,却唯独少了皇家马德里的官方身影。这支欧洲足坛的顶级豪门连续第二年集体缺席,仅有女足球员卡罗琳·韦尔以个人名义低调亮相。这一事件并非偶然,而是皇马与金球奖主办方《法国足球》及欧足联长期矛盾的集中爆发,背后隐藏着足球世界权力博弈的复杂叙事。

抵制的导火索:从维尼修斯落选到“尊严战争”
2024年的金球奖评选成为皇马抵制的起点。当时,皇马头号球星维尼修斯被广泛看好,俱乐部甚至安排包机准备前往巴黎,却在最后一刻得知曼城中场罗德里爆冷胜出。皇马高层当即取消行程,以“退场抗议”表达对结果的不满。在皇马看来,这一结果不仅是评选机制的缺陷,更是欧足联对皇马的“针对性打压”——尤其是双方因欧洲超级联赛项目积怨已久。弗洛伦蒂诺·佩雷斯认为,欧足联主席切费林是“反皇马阵营”的核心人物,而金球奖沦为权力博弈的工具。
更深远的不满源于评选规则的争议。皇马质疑欧足联介入投票流程后,透明度下降且标准模糊。例如,2024年维尼修斯因队友分票以41分之差落败,而2025年巴黎圣日耳曼9人入选候选名单,同样面临选票分散问题。俱乐部发言人曾公开抨击:“若维尼修斯不配,那卡瓦哈尔更该获奖——这奖已不尊重皇马。”这种“不被尊重”的感觉,促使弗洛伦蒂诺采取了“无限期抵制”的强硬策略。
“佛爷”的意志:俱乐部利益高于个人荣誉
皇马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弗洛伦蒂诺手中。据《The Athletic》披露,俱乐部内部多数人认为抵制是“糟糕的决定”,但老佛爷的权威无人挑战。他坚信皇马需以集体利益对抗“不公”,甚至要求官方渠道全面屏蔽金球奖消息:维尼修斯的获奖感言被叫停,贝林厄姆的祝贺动态遭删除,仅有女足小将韦尔和青训球员赫伊森在社交媒体低调发声。
这种极端策略的代价显而易见。尽管2025年皇马有7人获得提名(包括姆巴佩、贝林厄姆、库尔图瓦等),但无一出席典礼。男足球员缺席既有竞技原因(次日有西甲比赛),更因“公开叫板佛爷”的风险。而女足球员韦尔的“例外”则凸显了皇马态度的微妙:俱乐部允许个人名义参与,既保留球员尊严,又避免官方妥协。韦尔最终在女足金球奖排名第30位,她的出席成为皇马与奖项“冷战中”的唯一柔性窗口。
金球奖的公信力危机:从评选争议到权力博弈
皇马抵制事件折射出金球奖面临的系统性信任危机。2025年颁奖前,一则“亚马尔击败登贝莱”的伪造截图疯传,暴露公众对评选透明度的质疑。而热门人选登贝莱虽率巴黎夺得欧冠,却因“美学争议”被批“不配获奖”,进一步凸显评选标准的主观性。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金球奖已超越个人表现,成为俱乐部、国籍和媒体阵营的角力场。西班牙媒体力挺巴萨新星亚马尔,法国舆论则护航登贝莱。皇马选择“用脚投票”,转而拥抱国际足联的“世界足球先生”——2025年维尼修斯获此奖项时,因凡蒂诺亲自颁奖,被视为对金球奖的另类反击。
对抗的代价与足球的未来
皇马的抵制是一场高风险博弈。短期看,俱乐部以“沉默武器”维护尊严,但长期可能损害球员利益与品牌形象。正如TA所言:“球员、教练和工作人员在极端紧张的环境中成为受害者。”而对金球奖而言,失去皇马这一顶级豪门的参与,无疑削弱了其权威性。
这场冲突的本质是足球世界权力结构的重塑。弗洛伦蒂诺的“欧超联赛”野心受挫后,金球奖成为他与欧足联对抗的新战场。无论结局如何,皇马用“白衣独行者”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在当代足球的复杂棋局中,尊严与权力的较量远未结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