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明月与国庆红旗交相辉映的2025年金秋时节,山西朔州怀仁市的传统美食糖干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热潮。这款被称为”空心月饼”的特色糕点,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醇厚的口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连接游子乡愁、传递家国祝福的”甜蜜使者”。本文将带您走进怀仁糖干炉的世界,探寻这一非遗美食从宋代传承至今的技艺奥秘,解析其在当代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感受传统美食如何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焕发新生。

千年传承:从军情载体到”闪塌嘴”的传奇演变
步入怀仁市的老字号糖干炉店铺,扑面而来的麦香、糖香与油香交织成一种令人垂涎的醇厚气息。这种被称为”糖干炉”或”闪塌嘴”的空心月饼,其历史可追溯至宋辽时期,最初竟是杨家将为传递军情而特制的一种特殊载体。据《怀仁网》记载,当时的面点师巧妙利用其中空结构隐藏情报,因其质地干燥不易变质,且外形普通不易引起怀疑,成为战场上重要的情报传递工具。杨家将屡获战功后,为感念其功绩,特将此饼命名为”得胜饼”,这一别称至今仍在怀仁当地流传。
清代是糖干炉发展的重要时期,工艺经过改良形成了稳定风味。据《宋氏糖干炉_百度百科》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西逃途经怀仁时,地方官员呈上当地特产的糖干炉。慈禧见盘中烧饼”黄澄澄,圆墩墩”,拿起咬了一口后大为惊讶,笑称”此物原有明堂,外实内空,险些闪掉我的牙”。由此,”糖干炉”在民间又得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别名——”闪塌嘴”,这一趣闻轶事为这款传统美食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从宋辽到明清,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怀仁各商号”糖干炉”面点名师云集怀仁县副食品加工厂,将传统工艺系统化、规模化。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需求扩大,生产方式也从传统的土炉烤制逐步转向现代化电烤箱生产,但核心的手工技艺依然被严格保留。如今,在怀仁市的”糖干炉一条街”上,老管家、晋禧、锦日花、王师傅、宋氏等多家老字号各展所长,共同守护着这一千年非遗美食的生命力。
表:怀仁糖干炉的历史演变
时期 | 发展特点 | 文化意义 |
---|---|---|
宋辽时期 | 作为军情传递载体,中空结构隐藏情报 | 军事用途,得名”得胜饼” |
清代 | 工艺改良形成稳定风味,慈禧赐名”闪塌嘴” | 成为地方特色小吃,进入宫廷视野 |
1958年 | 各商号名师云集副食品加工厂,工艺系统化 | 非遗技艺得到官方整理和保护 |
改革开放后 | 土炉改电烤箱,产量提升,口味多样化 | 从地方特产走向全国市场 |
2024-2025年 | 借《黑神话:悟空》流量出圈,成为网红美食 | 传统美食与现代文旅产业融合 |
工艺揭秘:空心奥秘与”怀仁味道”的匠心坚守
“糖干炉的最大要点就是必须是空的,如果不是空的,那就不叫糖干炉。”在怀仁市魏师傅糖干炉作坊里,从业60多年的老师傅魏秀梅道出了这一美食的精髓所在。看似简单的空心结构,实则蕴含着代代相传的工艺奥秘。与普通月饼”四油四糖”的和面方法不同,糖干炉的制作需要更多工序:包上、擀上、用手按上,每一步都要求”做得像样,好看一点”,但最关键的是油、糖必须放够,这是保证口感的基础。
制作正宗怀仁糖干炉,首先要将面粉、油和白糖按特定比例混合,制成油酥面,然后揪成每个重约二两五的面剂子揉好。馅料的准备同样讲究,传统配方包括玫瑰、芝麻、青红丝、葵花仁等多种食材,既要香甜可口,又要保证”甜而不腻”的特质。包馅时,师傅们必须确保封口严实,饼内保留适量空气,这样入炉烤制时,饼坯受热膨胀,中间就会自然鼓起,形成标志性的中空结构,糖浆也随之均匀铺在内壁上。
烤制环节更是考验师傅功力的关键步骤。传统上,糖干炉需要在特制的土炉中进行两次烤制:第一次将脱模成形的月饼烤硬定型,使表面的图案更加清晰;第二次放入炉腔高温烤制,让馅料中的糖分充分挥发产生气体,像吹气球一样将整个月饼鼓起,从而达到外酥里空的效果。魏秀梅师傅强调:”面一定要揉出筋骨,馅儿要甜而不腻,烘烤时更要掌握好火候”。这种依靠经验与手感传承的技艺,正是”怀仁味道”不可复制的核心所在。
随着市场需求增长,传统土炉”一天最多捣制30-40斤面”的产量已无法满足需要,多数作坊改用电烤箱生产。魏师傅糖干炉负责人李晓磊介绍:”以前糖干炉是手捣的,用土炉子做。现在销量大了,土炉子供不应求,改用烤箱烤”。虽然生产方式现代化了,但各家老字号在原料选择、配方比例和工艺流程上依然严格遵循古法,确保传统风味不失真。
在怀仁当地,糖干炉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纽带。正如报道中所言:”这不仅仅是吃一种美食,更是品一种’味道’”。香甜的糖干炉里承载着怀仁人的集体记忆,也承载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自豪。每逢佳节,当地人家家户户必备糖干炉,走亲访友时带上几箱,既是一份实在的礼物,也是一份深厚的情谊。

双节爆红:从《黑悟空》流量到非遗美食的现代转型
2024年至2025年,怀仁糖干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这一传统美食的爆红,与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带来的巨大流量密不可分。据山西新闻网报道,该游戏”让山西古建、文创产品、非遗产品陆续火出圈”,中秋临近时,怀仁糖干炉因独特的空心制作工艺”圈粉无数”。游戏玩家们在探索虚拟山西的同时,也对真实的山西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的文旅新现象。
怀仁市凭借其位于大同云冈石窟和应县木塔之间的地理位置优势,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朔州日报》报道显示,在游大同和应县的途中,怀仁成为众多游客”打卡”的目的地,而糖干炉作为”风味独特、干脆香酥”的地方美食,自然成为游客追捧的对象。今年中秋节前后,”在怀仁每家糖干炉商铺的门口,几乎都有游客排队的长龙”,场景蔚为壮观。
市场需求的激增直接反映在生产数据上。魏师傅糖干炉负责人李晓磊介绍:”平时的糖干炉一天大约生产100多箱,进入8月初左右,到中秋佳节前期,每天大约生产400多箱”。为应对暴增的订单,工人们的上班时间从早上7点提前到了5点,多家老字号作坊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怀仁市糖干炉经营户袁桃也表示:”近期的订单特别火爆…有好多订单是通过快递的方式发往外地”,可见这一传统美食的市场半径已从怀仁本地扩展至全国。
糖干炉的爆红并非偶然,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手段成功结合的范例。一方面,游戏《黑神话:悟空》为山西文旅带来了流量红利;另一方面,怀仁当地及时抓住了这一机遇,通过网络达人聚焦旅游景点,”手持手机、相机,穿梭于古老街巷,记录古建筑,讲述砖石背后的故事”,将糖干炉等传统美食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叙事中,增强了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营销模式上,怀仁糖干炉也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多家老字号开通了电商渠道,通过快递将新鲜出炉的糖干炉发往全国各地;同时,产品包装也进行了升级,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符合现代审美,成为既适合自家食用又适宜馈赠亲朋的佳品。市民纪飞今年订了25箱糖干炉,因为”大同、太原、河北、河南的朋友们都比较喜欢,专门打电话让寄几个尝尝”,这种现象在以往并不多见。
值得注意的是,糖干炉的爆红并非昙花一现。正如报道所言:”在怀仁当地,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是糖干炉的’高光时刻’”。这种持久的生命力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群众基础,而《黑神话:悟空》带来的流量只是为其提供了一个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契机。怀仁糖干炉的成功经验表明,传统文化要想在当代焕发新生,既要坚守本质,又要勇于创新,在保留技艺精髓的同时,积极探索与现代生活和传播方式的结合点。
非遗新生:传统美食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怀仁糖干炉作为一项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其当代发展路径为传统美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借鉴。在非遗保护领域,普遍存在着传承人老龄化、技艺断层等困境。以山西省为例,起源于北宋的”羊杂制作技艺”虽已入选省级非遗名录,但因长期局限于家庭作坊式生产,鲜有年轻人关注。相比之下,糖干炉却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实现了活态传承,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糖干炉的保护首先得益于对其技艺的系统整理。1958年,怀仁县副食品加工厂集结各商号面点名师,对传统工艺进行挖掘和规范。类似地,”百味姥姥非遗羊杂羊汤馆”项目团队也历时两年,整理出包含多道工序的《老怀仁羊杂制作技艺规范》,”从选材到熬制均严格遵循传统标准”。这种将经验性知识转化为可传承的文字记录和标准流程的做法,为非遗技艺的代际传递奠定了基础。
在生产方式上,糖干炉作坊既保留了核心手工技艺,又适度引入现代设备,平衡了传统与效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各商号加工’糖干炉’改用电烤箱,不仅速度快,而且容量大,温度可以控制,不像土炉完全靠经验和技术”。与此同时,宋氏传人宋学礼等还不断创新,研制出”甜咸果蛋、玫瑰、桃仁等系列口味”,并开发”无糖油干炉”以适应特殊人群需求,体现了传统技艺与时俱进的灵活性。
在品牌建设方面,怀仁糖干炉已从地方小吃发展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域品牌。”融通食品加工厂生产的宋氏糖干炉已插上飞翔的翅膀,走出雁门关,走向全国各地,其销售网点遍布山西省、河北、河南、内蒙、陕西以及广东等省”。今天,糖干炉”在本地除了传统的食用方法外,已走上各种宴会的席面,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展示怀仁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完成了从民间小吃到地域文化名片的华丽转身。
怀仁糖干炉的成功经验与当地其他非遗美食的保护实践相互印证。例如,”百味姥姥非遗羊杂羊汤馆”采用”前店后坊”模式重构餐饮空间,”前厅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简约设计,非遗文化墙展示技艺发展史;后坊为透明化生产区,实现全流程可视化”。这种模式既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透明生产的期待,又提供了沉浸式的非遗文化体验,值得糖干炉作坊借鉴。
更为重要的是,糖干炉的传承发展始终没有脱离其生存的文化土壤。在怀仁当地,”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要带上几箱”糖干炉的习俗依然盛行。这种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生活关联,是非遗技艺能够生生不息的根本保障。正如报道所言:”香甜的糖干炉里承载着传统文化,也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祝福”,正是这种情感价值和文化意义,使得糖干炉超越了单纯的食品范畴,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体与集体的文化媒介。
展望未来,怀仁糖干炉需要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前提下,继续探索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之道。可以借鉴”引入6D管理体系”的做法,通过”食材农残检测、工序标准化拆解、智能温湿度监控等措施,将非遗技艺从’经验主义’转化为可复制的科学流程”,为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传统技艺被不当利用,确保这一千年非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甜蜜使者:糖干炉里的文化记忆与家国情怀
当中秋明月映照万家团圆,当国庆红旗招展盛世华章,怀仁糖干炉在这双节交汇的特殊时刻,超越了单纯的地方美食范畴,升华为连接个人记忆与集体情感的文化符号。这款传承千年的”空心月饼”,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传递着深切的家国祝福,成为名副其实的”甜蜜使者”。
糖干炉的文化意义首先体现在其与传统节日的紧密关联上。在怀仁当地,糖干炉早已成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节令食品,其地位甚至超越了传统月饼。报道中写道:”如果说月饼是中秋佳节的’标配’,那在怀仁,糖干炉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特殊的文化地位,源于糖干炉与怀仁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节庆习俗的深度融合。家家户户在中秋时节制作、分享糖干炉的场景,构成了怀仁人共同的节日记忆,也成为他们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糖干炉的中空结构不仅是一种工艺特色,更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从宋辽时期作为军情载体的实用功能,到如今成为团圆、圆满的文化隐喻,糖干炉的形式与内涵经历了创造性的转化。其”外实内空”的特质,恰如中国传统文化中”虚怀若谷”的哲学思想,也暗合中秋月圆人团圆的吉祥寓意。当亲友围坐分享糖干炉时,轻轻咬开酥脆的外皮,发现内里别有洞天的惊喜体验,本身就成为一种增进情感的互动仪式。
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怀仁糖干炉的当代复兴反映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适应与坚守。随着《黑神话:悟空》带火山西文旅,糖干炉等传统美食意外出圈,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网友们纷纷评价”好吃””有嚼劲””甜而不腻””越吃越想吃”,甚至呼吁”全国推广”。这种来自现代消费者的积极反馈,为传统技艺的当代价值提供了有力证明,也增强了传承人的文化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糖干炉的传播过程也是怀仁地方文化向外辐射的过程。当大同、太原、河北、河南的朋友们”专门打电话让寄几个尝尝”时,他们接受的不仅是一种地方特产,更是一种文化体验。通过糖干炉这一媒介,怀仁的历史故事、工艺智慧和生活方式得以跨越地域限制,进入更广阔的文化交流空间。正如报道所言,糖干炉”成为连接游子乡愁、传递家国祝福的’甜蜜使者’”,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当代社会,这种能够唤起乡愁、凝聚认同的文化符号显得尤为珍贵。
从慈禧太后戏称的”闪塌嘴”,到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品尝的怀仁特产,再到如今借助《黑神话:悟空》流量走红的网红美食,糖干炉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文化角色,但其作为怀仁人民智慧结晶的本质始终未变。在全球化与在地化并行的今天,像糖干炉这样根植于地方土壤又具有开放特质的传统美食,恰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地方与国家、传统与现代。
当中秋与国庆双节同庆,怀仁糖干炉的产销两旺不仅是一时的经济现象,更是传统文化当代生命力的生动体现。这款穿越千年时光而来的”空心月饼”,以其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传统不是静止不变的遗产,而是不断与时代对话的活态实践;优秀的文化遗产不仅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的记忆,更能激发面向未来的创造力。在这个意义上,怀仁糖干炉的”高光时刻”不仅属于现在,也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
发表回复